在台南這座充滿歷史風華的城市裡,有著歷經400年依舊繁華的街道—十字街。十字街跨越明鄭時期至現代,見證了數個世紀的繁榮與變遷,如今依然保有豐富的歷史底蘊和多元的建築遺跡,也是鯤島台南400系列—「十字街」調酒的創作依據。
十字街的起源發展
西元17世紀,荷蘭人開始興建台灣第一條歐式街道—普羅民遮街,時序來到明鄭時期(1661~1683年),普羅民遮街改名為赤崁街(今民權路),與禾寮港街(今忠義路)組成十字街,成為府城的重要商貿中心。
十字街西起「大井頭」(今民權路、永福路交叉口),是當時府城重要的飲水來源,東端則通往「鷲嶺」(今北極殿),構成一條連接城市東西的重要軸線,南北向的禾寮港街,北端則連接總爺街(今崇安街),十字街周邊的市街逐漸繁榮興盛,至今仍能見證當年漢人群聚共生與商業發展的痕跡。
極具特色的城市規劃
作為當時府城的主要街道,鄭式政權也依十字街為中心,劃分為四個不同功能的坊區:
- 東安坊:以文教區聞名,是當時文化與學術中心。
- 西定坊:作為政治中心,座落了許多官方機構。
- 鎮北坊:軍事禦敵區,也因此該地大多為較剛毅的街名。
- 寧南坊:墓葬區聚集於此,是生命終點的安息地。
這樣的分區打造了明鄭時期的生活縮影,除了是漢人政權最早的行政區域規劃,後續經歷清朝、日治、戰後時期,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交織,也為今日的台南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產。
明鄭時期的貿易印記
在昔日依賴航海進行商務往返的年代,十字街也肩負轉運的功能。在當時受到海禁限制的貿易環境下,明鄭時期的部分貿易活動也轉為至檯面下進行。十字街作為明鄭時期的貿易熱點,供應衣衫飾品、民生雜貨,商業交易熱絡,興盛及繁華程度可見一斑。彼時進口引進的物品,不僅為府城的飲食文化增色,也成為「十字街」調酒的創作靈感:
- 梅子:梅花有五瓣,古時人們認為梅子代表五福,富貴安樂。
- 桃子:有長壽與繁榮寓意,也代表了十字街的生生不息。
- 晚香玉(夜來香):於暗夜綻放香氛,也象徵當時走私貿易的盛行。
以風味講述歷史的調酒哲學
正是源自府城的歷史文化典故,讓「十字街」調酒充滿動人的故事。以琴酒為基底,融合了白桃、梅酒與晚香玉,這些元素被重新詮釋,帶來了輕盈的酒感與花果香氣,平衡感十足。交錯的風味宛如時光之門,帶您穿梭至過往的十字大街,體驗府城歷史的深邃與精彩。
這杯「十字街」調酒,喝的是台南400年的時光,品的是歷史與人文的精華。歡迎您到鯤島,透過「十字街」調酒,感受台南的溫度與深度,重溫這座城市的歷代風采。
十字街的風味旅程
- 酒感輕
- 花果香
- 酸甜適中
- 風味單純
坦奎利10號琴酒/梅酒/白桃/梅子綠茶/晚香玉純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