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

台南400三部曲-水神:探索商港繁華與信仰的文化特調

鯤島餐酒館,台南東區餐酒館,台南東區餐酒館推薦,台南餐酒館,台南餐酒館推薦

從府城的悠悠歷史中汲取靈感,鯤島台南400系列—「水神」調酒,以清治時期(1683~1895年)的臺郡三郊水仙宮為背景,融合商港氣息與古廟意象,創造出具有清爽口感又充滿深度的風味層次,這杯關於海洋與人文交織的故事調酒,即將浸潤您的心靈與味蕾。

一府二鹿三艋舺

這句老台灣人琅琅上口的古早俗諺,足見台南府城不可撼動的台灣首府地位,其中由民間力量組成,台灣最早的商業公會組織—三郊,功不可沒。三郊由百餘家商號組成,分為經營福州以北貿易的「北郊」,福州以南的「南郊」,以及特定貿易商品避免同業競爭的「糖郊」。(也有一說:「糖郊」為歷史學家連橫於臺灣通史中誤載,實為「港郊(內郊)」,主要負責台灣島內貿易商務。)

三郊在經濟上既合作也競爭,帶動了台南地區的商業發展,其後更正式整合,於嘉慶元年(1796年)在水仙宮內設立「三益堂」辦事處,成為全台灣規模最大、資本最雄厚的進出口商集團,大幅推動台灣內需及國際貿易的發展,也奠定了台灣早期資本主義與地方自治的基礎。

水神的信仰傳說

水仙宮作為「三郊」的總部,主祀水仙尊王,其並非單一神祉,而是由五位水神合稱:

  1. 大夏聖帝—大禹:水仙之首,致力於治理洪患,三過家門而不入。
  2. 白盟尊王—寒奡:傳說能陸上行舟,力大無窮,善於水戰。
  3. 西楚尊王—項羽:楚漢爭天下失利,自刎於烏江。
  4. 忠烈尊王—屈原:投汨羅江自盡的愛國詩人。
  5. 伍盟尊王—伍子胥:力諫吳王夫差反遭賜死,棄於江中。

這些水神被祭奉以祈求船隻航海平安、商業交易順利。水仙尊王猶如海上守護神,庇佑橫渡黑水溝(台灣海峽)的商旅安全航行,也是當時行船人與貿易商人們的信仰寄託。

水仙宮的商港繁榮見證

由於台江內海當時已日漸淤積(海岸線退至今日金華路一帶),郊商為了運送貨物,開鑿了五條商用港道。水仙宮地處於五條港中的南勢港,是五條港的商業中心,當時不僅是船舶停靠的重要地點,水仙宮旁的北勢街(今神農街),更是茶樓與酒家林立,富賈雲集,商旅往來頻繁。

入夜後的府城海濱街市依然燈火通明,全台的第一個夜市—井亭夜市,也因此誕生,由大井頭至接官亭(當時用於接待來台的清朝官員),街巷人聲鼎沸,熱鬧非凡。

海港記憶的風味重現

「水神」調酒的創作,希望透過風味,傳遞這段清代府城特有的活力歷史記憶。以海洋的意象為核心,並加入當時郊商交易的中藥材元素,與代表薰香的木質調,重現水仙宮香火氤氳的氛圍:

1.清爽的柑橘檸檬風味

鮮明的柑橘與檸檬帶來如同海風拂面的清涼感,象徵五條港的海洋氣息,喚醒味蕾。

2.微甜酒感與層次轉換

酒體偏輕帶有自然的甜味,如同五條港曾經的繁華與人情溫暖,柔和且易於入口。

3.中藥與木質調的結合

薑、雪松與丁香等中藥木質香韻,代表水仙宮昔日作為貿易樞紐、香火鼎盛的歷史地位。

啜飲這段流動的歷史

以「水」為始,這杯充滿深邃海洋色彩的「水神」調酒,重現了府城過往的水路繁華。當您品嚐「水神」調酒時,不妨閉上眼,想像昔日五條港的喧囂與水仙宮香火繚繞的畫面。

在杯中,我們訴說的不只是故事,更是台南這片土地曾經的記憶與今日的延續。時光流轉猶如潮水,邀請您來鯤島一起舉杯,致敬「水神」,致敬歷史的波光蕩漾。

水神的風味旅程

  • 酒感輕
  • 偏甜
  • 涼爽柑橘檸檬風味
  • 帶點微微中藥味跟薑的香氣

檸檬琴酒/薑/雪松/丁香/玉山台灣蔘茸酒